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历程是什么

2023-05-10 14:56:27

  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历程是什么?你经历了多少阶段?自2007年国外网络借贷平台模式引入中国以来,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蓬勃发展、百花齐放,迅速形成了一定规模。
从2007年到2014年,我国P2P网络贷款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网贷行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2007年—2012年:以信用借款为主的初始发展期
2007年,中国第一个P2P在线贷款平台在上海成立,这使得许多敢于尝试互联网投资的投资者了解了P2P在线贷款模式,一些具有创业风险精神的投资者试图建立P2P在线贷款平台。
  这一阶段,全国的P2P网络借贷平台大约发展到20家左右,活跃的平台只有不到10家,截止2011年底月成交金额大约5个亿,有效投资人1万人左右。
  网络借贷平台初始发展期,绝大部分创业人员都是互联网创业人员,没有民间借贷经验和相关金融操控经验。由于我国的公民信用体系并不健全,平台与平台之间缺乏联系和沟通,随之出现了一名借款人在多家网络借款平台同时进行信用借贷的问题,最为著名的是天津一个网名叫坦克的借款人,在多家平台借款总额高达达到500多万,这笔借款最终因逾期成为各个平台的坏账。
基于上述问题的反复叠加,到2011年底,各种在线贷款平台开始缩小借款人的信贷额度,致使许多平台借款人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导致借款人集中违约。以信贷借贷为主的在线贷款平台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期间遭遇了第一波违约风险。此时,网上贷款平台的最大期限达到2500万,许多在线贷款平台超过1000万。到目前为止,这些旧平台中仍有1,000多万台存在无法收回的坏账。
  第二阶段2012年—2013年:以地域借款为主的快速扩张期
  这一阶段,P2P网络借贷平台开始发生变化,一些具有民间线下放贷经验同时又关注网络的创业者开始尝试开设P2P网络借贷平台。同时,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开始开发相对成熟的网络平台模板,每套模板售价在3到8万左右,弥补了这些具有民间线下放贷经验的创业者开办网络借贷平台技术上的欠缺。基于以上条件,此时开办一个平台成本大约在20万左右,国内网络借贷平台从20家左右迅速增加到240家左右,截止2012年底月成交金额达到30亿元,有效投资人在2.5到4万人之间。
  由于这一阶段开办平台的创业者具备民间借贷经验,了解民间借贷风险。因此,他们吸取了前期平台的教训,采取线上融资线下放贷的模式,以寻找本地借款人为主,对借款人实地进行有关资金用途、还款来源以及抵押物等方面的考察,有效降低了借款风险,这个阶段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业务基本真实。但由于个别平台老板不能控制欲望,在经营上管理粗放、欠缺风控,导致平台出现挤兑倒闭情况,2013年投资人不能提现的平台大约有4、5个左右。
  第三阶段2013年—2014年:以自融高息为主的风险爆发期
现阶段,P2P网络借贷系统模板的开发比较成熟,即使是早期的在线借贷平台模板也可以在淘宝网店以数百元的价格购买。2013年,随着国内银行开始减少贷款,许多无法从银行或投机者那里借款、从私营部门获得高利贷的公司在P2P在线贷款平台上看到了商机。他们花了大约100000美元购买在线贷款系统的模板,然后租了一间办公室,简单地装饰和开始缠绕资金。在这一阶段,国内在线贷款平台的数量从240家左右飙升至约600家。截至2013年底,月成交量约为110亿欧元,有效投资者在9至130000人之间。
  这阶段上线平台的共同特点是以月息4%左右的高利吸引追求高息的投资人,这些平台通过网络融资后偿还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或者投资自营项目。由于自融高息加剧了平台本身的风险,2013年10月份这些网络借贷平台集中爆发了提现危机。其具体原因分析如下:10月份国庆7天小长假过后,很多平台的资金提现积累到了几百万以上,由于这些平台本身没有准备或者无法筹集现金应对提现,造成追求高息的投资人集体心理恐慌,集中进行提现,使这些自融的平台立刻出现挤兑危机,从2013年10月—2013年末,大约75家平台出现倒闭、跑路、或者不能提现的情况,涉及总资金在20亿左右。
  第四阶段2014年至今:
  这一阶段,国家表明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态度,并在政策上对P2P网络借贷平台给予了大力支持,使很多始终关注网络借贷平台而又害怕政策风险的企业家和金融巨头开始尝试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组建自己的P2P网络借贷平台。今年P2P网络借贷平台集中上线期应该在8月份左右,目前据统计截止4月底全国P2P网络借贷平台每月资金成交量已经超过160亿,预计2014年年末月成交量会达到300亿左右,平台数量达到1300家左右,有效投资人会达到50万人左右。
  从文中可知,中国P2P网贷行业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这十年网贷行业发展迅速,尤其是近两年,国内网贷公司遍地开花,不得不让人感叹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迅速和迅猛。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学校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