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团大战、倒闭潮、外卖战……O2O十五年沉浮录!

2023-05-10 14:56:27

多年以后,当张涛再次坐在那家苏浙汇里就餐的时候,他一定会回忆起:自己曾创办过一家名叫大众点评的公司,掀开了中国O2O的历史。

1、

如果没有2010年的过渡集团购买,也许Dianping早就死了。你可以看一下爱情帮网和滇平,网易晚餐,食神摇动这些名字还没有多少人记得清楚。当然,阿里的父亲说的口口网络有一个例外。

事实上,店平也长期与团购转型抗争,甚至一度表现出极强的阻力。2008年底,当Groupon在芝加哥一夜之间上涨时,Dianping已经很小了,员工的数量已经用100个单位来衡量了。一位高管在北京会见了一位名叫王兴的连续企业家。两个人谈论了团购模式。潘平的观点是,他“不懂也不做”。

但情况不会一样,直到2010年的团购浪潮才真正受到冲击。

各种各样的集团购买网站都在网上推出。今年1月,它充满了互联网线路。到了3月,玩家有点挤,有了美珠、手网、F组、宝网、巢群等。

这样的热情,在资本市场上的体现更为明显。在知名投资机构凯鹏华盈里关注团购板块的马征的感觉更深刻,他描述刚开始的时候,投资机构还会关注创始人背景,管理经验等硬性条件,后来变成了“很多后进来的投资人大家根本不看,基本上一听团购这个事,看看你这个人长的还可以,就把钱放进去了,然后我们意识到不能再等了。”

每个家庭都在努力工作,迅速抢占生意,在土地上跑来跑去,唯恐比别人慢一点。美团和F团获得了先发制人的优势,声称企业已经排队申请参加。此时,业内仍有许多人期待点平在线团购,比如伊莱咨询一位资深分析师刚刚表示,“我一直认为更适合像点平这样的网站做团购。”有些人经常在微博上讨论,“为什么点平还没上网?”类似的问题。

受浪潮驱动,滇平于2010年6月正式启动了集团收购,虽然有点晚,但并不晚。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到2010年12月的时候,正式进入团购领域的企业数量从年初的零星几家增长到了1880家。而在销售数据方面据粗略统计,2010年作为团购元年,国内累积销售额就达到了20亿。

巨大的眼部效应不断吸引企业家、资本和消费者深入参与。2011年,800家数据显示,团购网站数量超过5000家,总销售量翻倍,增长到110亿,3亿多人参与团购。

自从深圳和海南掘金潮之后,中国人对于商业风口的探索已经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所以,从现在回溯O2O整个发展史,这场蔚为壮观的千团大战肯定是无法避开的。

这其实也是互联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与传统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开始,揭开的是O2O与产业互联网的大幕。

2.大公司

不得不承认,巨头似乎在把握着每一个风口。但真的每一个风口都适合巨头来做吗?

经历过O2O大战的百度,肯定会知道:这显然不是一个PC流量称王的风口。同时,移动流量之王腾讯也一定有自己的感悟:微信九宫格也没办法左右整个战局的变化。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亲自玩了下一场比赛。

如果从2006年收购口碑算起,阿里应该算是第一个布局的巨头。2010年3月淘宝聚划算上线开团;2011年,口碑网并入淘宝本地生活;2012年7月又进行了架构调整,聚划算升级为事业群,加大引进独立团购网站的力度;同年10月,淘宝本地生活推出地图搜;2013年,阿里又在业务架构调整中把聚划算和本地生活设为独立事业部。

腾讯也非常努力。2008年,腾讯推出了QQ电影票;2010年10月,推出了QQ食品;2012年6月,腾讯正式推出微信会员卡,以吸引包括当地生活服务提供商在内的离线企业;12月,微信联合高朋(WeChat United Gaopeng)推出了微型团购,而Tenpay则开启了一个O2O闭环。

除了亲自下场,阿里和腾讯都选择了砸钱买买买:阿里砸下美团网,砸下丁丁网,砸下高德地图,又增持丁丁网;腾讯砸下高朋网(Groupon入华)和F团,买下CRM企业通卡,又把F团、高朋网和QQ团正式合并,新高朋网成为统一品牌,最后又砸下大众点评。这些无一不在显示着巨头对于O2O赛道的决心。

不过,李彦宏频频为百度的O2O发声,告诉我们百度才是那家ALL in并且可能夺冠的O2O巨头。不同于现今All in 人工智能,在O2O之前,百度最成功的商品是PC端的流量。各个行业和无数企业通过购买百度的流量商品,实现了自身品牌的成功,莆田系犹盛。

但是,O2O行业的兴起是由移动互联网浪潮裹挟而来的。百度所面临的问题是,PC端的流量不断被巴掌大的手机所偷走,其中最大受益者从今天微信的使用频率就可以知道是谁,两代流量之王就这样完成了交接。

尽管早在2009年的时候百度就投资了新京报推出的本地生活社区京探网,但这终究还是一个PC端产品,尽管后来有移动化转型,其市场依旧表现出一种这可能不是成功产品的状态。

2010年6月,Hao123上线团购;10月,百度有啊推出生活频道;11年4月,百度有啊转型生活服务平台,后来改名爱乐活;12年9月,百度地图转向生活服务,10月成立LBS事业部;13年2月,百度自建的团购上线,但很快关闭…百度的尝试总是很努力,但都不太成功。最后,还是从失落的人人网那里买来了糯米网,才有团购市场排名第三的百度糯米。

所以后来李彦宏要给百度外卖投巨资,百度糯米投200亿,哪怕是说一万亿,大家都会相信是真的。为什么啊?除了O2O,你还能看到什么能拯救移动时代的百度流量。

可是,流量真的是O2O竞争的关键点吗?阿里最终形成的是以支付宝为核心的一个生活服务的大平台,腾讯也是造就了以微信九宫格和财付通为中心的O2O闭环。所以在O2O时代,再说“互联网竞争是流量竞争”显得不合适时宜,应该是谁掌握了支付,谁就掌握了O2O。

3、泡沫危机

在O2O这个浪潮当中,和绝大多数风口不一样的是,“跑得快”和“跑得远”似乎是有点矛盾的割裂话题。“跑得快”的不一定能走得长久,“跑得远”的很可能是因为其慢工出细活。

行业的领头羊,创业者中的佼佼者,极其容易被资本无脑追捧,而资本的过分追捧又会促使其估值的泡沫化。

手网体中的这种现象生动、生动地反映了这种现象。公共汽车和地铁站的街道充满了GE你对手持广告的认可,足以说明最冠军的团购公司的经济实力,以及它对迅速占据市场的坚定决心。同时,首席执行官吴波经常谈到在行业面试中的"快速且不可破坏",并声称是最愿意使用"股本权益"来交换资金的。

泡沫破灭的前夕,也是泡沫最大的时候。在这个行业诞生不足两年的时候,业内人纷纷都已经打起上市的算盘。2011年10月,拉手CEO吴波向SEC提交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募资1亿美元。一个月后,因会计问题暂停IPO。

拉手网的上市失败,犹如一颗信号弹在整个市场炸裂开来。焦虑的情绪在不断蔓延,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全都慌了。在那个没有AT来收割所有行业的时代,所有人都在期盼着行业头部的敲钟。为什么呢?用相关人士的描述解释是这样的“投资人就两种心态,一个是贪婪一个是恐惧。如果拉手真的上了市投资人会继续贪婪一段时间,因为大家觉得至少我可以把它卖给拉手,但是当他上不了的时候,所有的人认为这个事退出不了,投资放缓了。”

融资窗口关闭,倒闭潮来临。拉手网的上市失败,犹如一把刀,将这些创业公司的层次明显分清楚来。大众点评和美团等在窗口期前拿到融资的,可能会继续挺下去;而像满座网这种没有拿到融资的,可能就……再也拿不到融资了。

但真正把行业进一步推进深渊的是,24劵的停摆,这又是另一个典型缩影。倒闭潮来临,企业估值不断下滑,甚至会跌落到原有的基准线下。企业的想法是拿钱保命,投资人的想法是你至少不能比我进的时候低。都说风险投资人风险投资人,可是真正能承受风险的投资人有几个?双方矛盾公开化,就出现了下面这一幕:2012年10月,杜一楠宣布24券暂停运营。

而这家曾融资5000万美金的公司,一暂停就永远暂停了。“到2012年5月,全国团购网站从5058家减少至2200家。在一轮资本寒潮之下,直到2013年12月,团购网站数量锐减至213家。”

4.独角兽的角力

2013年,团购泡沫消失,但O2O热潮并没有减弱。从团购到国内经济,从餐饮到外卖,从商店到家庭。O2O模式在我国的发展似乎适合于所有的生活服务业,各细分产业不断涌现出一种新的小氛围。

美团和大众点评从团购市场中浴血突围,但背后巨头身影已经出现,AT分站一边。站在腾讯阵营的大众点评,在张涛带领下忙着巩固团购市场的根基,开始成立各种低频事业部比如婚姻、酒旅。

站在阿里阵营的美团则选择了外卖作为新的边界,对面站着的是那个来自上海交大,从小替父追债,留着中分微卷发的张旭豪创办的饿了么,此时饿了么也迎来了红杉沈南鹏等人的第二轮融资,日订单量破了10万。

在BAT的固有组合中缺失的百度,在自身下场无果的情况下,开始尝试买买买。那段时间坊间传言百度想出资20亿美元收购点评,但这样的消息被张涛否认了。此时适逢人人网在美股受挫,股价从70亿美元跌落到10美元,糯米就是这种情况下被慢慢卖给了百度,也就是后来的百度糯米。

米佐还想通过收购和收购的方式来收获外销产业.王惠文先生也跑到上海,发现张学豪想谈谈这次收购,但他还是碰壁了。这件事后来被王惠文评论为“他还有个梦”。

接着11月上线美团外卖,张旭豪开始“隔空喊话”:目前出现的大小对手都不是竞争对手。一个月后,大众点评也神不知鬼不觉的上线外卖产品,但也仅是浅尝即止。

大众点评试水外卖碰壁之后,2014年,张涛在上海交大见到了张旭豪,两个人一起喝了下午茶,当天晚十点,张旭豪回复张涛接受了8000万美元的投资。两个上海人在共同的敌人面前终究还是走在了一起。

同年,阿里京东等公司开启了中国互联网的赴美上市潮,一个接着一个的IPO巨无霸诞生。留给李彦宏的时间不多了,因为那时候大家都在讨论的话题是京东直逼百度,BAT的旗号可能不久之后就会更张为JAT。曾经说过“不跟风,不动摇”的李彦宏还是推出了百度外卖。

至此,外卖的局面变成了饿了么,美团,百度外卖,背后分别是腾讯支持的大众点评,阿里,百度。接着的恶战偏离了商业世界所有人的期待,“刷单门”、“热血高校”等剧情不断上演,大跌眼镜。

为了争夺市场,烧钱已经演变成竞争的主要因素。美团曾经疯狂地一个月烧六亿元,继续烧钱,持续融资,缺钱。2015年,我筹集了四次资金,美团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筹集了10亿美元,店平筹集了8.5亿美元,百度获得了2.5亿美元。大街上到处都是外卖车,到处都是钱。

2015年情况又发生了一次突如其来的变化,男性文章《互联网并购》的主要主题是“婚剧”。在维多利亚港的海景室里,王星和张涛坐在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经纪人宝凡面前。关于有关谈判的细节,我不知道今后是否会写在书中。

质量和质量评论的结合不仅是团购市场,也不是整个O2O市场的重建。公众对饥饿的董事会发表评论,新梅投入了腾讯的怀抱,阿里很饿,新的口碑在"一个四年的假期"后的江湖中,很难说这些不是连锁反应。

5、新零售时代

2017年初,口碑增加了11亿美元,一年半,新的口碑创了一半,该公司的估值为800亿美元,增长了8倍。

在联合阵线对抗美团店平、耳.我与口碑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外卖到家,口碑存储业务分工非常清楚。这种情况产生的背景是新一轮零售浪潮,它是阿里“五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8月,百度在“ALL IN AI”的战略下,毅然将百度外卖舍弃,饿了么收购百度外卖的消息尘埃落定。市面关于百度外卖是美团的,还是顺丰的疑云烟消云散。

三强对垒的局面被打破,外卖市场出现双雄争霸的场面。所以,我们在当时推了一篇文章叫做《BAT小弟们打架,刚刚有个出局了》。

但是,从整个市场趋势来看,再看竞争已经显得有点跟不上潮流,而新的潮流就是新零售。新零售对于O2O市场来说算是一个增量,增量是暂时不存在竞争的,每一家都在发挥着自己的想象力来构建那个新零售的雏形。

到2017年底,阿里巴巴宣布在2018年上半年在新的零售系统中加入口碑。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张勇(音)向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音)表示,从最初的蚂蚁黄金套装到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Group)调整了口碑业务报告行。这足以显示阿里巴巴专注于新的零售策略。

从O2O时代到新的零售时代,从普通用户来看,这其实是一种先进的消费体验。O2O满足了这些生活服务是否存在的问题,而新的零售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解决问题,再解决坏问题”,这很符合历史潮流。

同时,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是对整个人、物、场的重建。口口相传的企业可以从中受益,同时提高效率,同时提高业绩.

“我这家餐厅共有20张桌子,但是每天能坐15桌,我希望你能给我带来5桌的用户,让我这儿不空一桌。”2016年的11月,范驰带着公司的管理层去新疆的一个小饭馆吃饭时,饭店老板向范驰诉说他简单实在的诉求。范驰的回答也很实在:把今天这15桌的人、昨天那15桌、还有前天那15桌加一起让他们明天再来。

这样愿景在当时看来有点痴人说梦,而如今的新零售确实是有实现的可能。值得重视的是,当在鼓吹新零售所带的效率和购物体验提升的时候,我们也得关注技术在其中的贡献。

这可以给我们一个阅读"为什么阿里要成为一个完全拥有饥饿的人?"的想法:今天互联网的第一个主要生产力是什么?是数据!在数据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新的零售生态。嘴巴饿了,更不用说一个复杂的了,至少能准确地勾勒出一个人的"全景图"在食物上。

如果说中国的O2O是从张涛的公开评论开始的,那么它已经过去了15年,并且一个接一个地过去了。而现在的时代,正如“三重生活周刊”所描述的: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拥有丰富的类别,也没有一个时代用技术和数据来描述今天的客户,并努力追求精确。所有新的零售探索都在寻找商机,如果我们的消费者成功的话,他们会体验到更贴切的商品和服务,更低的成本和更多的节能途径。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学校联盟